首先,湯裡面的炙甘草、生薑和大棗作用已經在小青龍湯裡面解釋過了。
再來解釋青椒在膽功能上的作用。
在我自己的看法中,青椒可以將膽中的垃圾清理入胃,排出。膽是清淨之腑,相對來說,裡面的垃圾是很難排除的,一旦排除以後,肝臟的啓動能力便會往上提升一階,進而讓身體的疏瀉能力提升,讓身上各處的垃圾可以排出。
關於身體裡面的津液純化或是雜質過濾,其實可以拿滲透膜來當例子,一張薄膜上面會有很多孔洞,經過了孔洞(其實孔洞很小,圖上孔洞大只是用來說明的),水中的雜質會被過濾分離成「淨水」,而這張膜的通暢度,或是說身體對水中雜質濾淨的能力牽涉到膜上孔洞的雜質堵塞,膜本身的變質破壞等因素。


身上正常健康的膜,應該如圖二一般,膜上的孔洞都沒有阻塞,而圖三則是已經不健康的膜。
舉例來說,全身的膜都有四個洞堵塞的時候,肝臟也會配合著那些堵塞,下降自己的力道,以免啓動力太大,而又一堆堵塞導致屢次「去撞牆」,讓人體不舒服。這就是所謂的陰陽平衡。人體只要陰陽平衡,不管是90分的陰陽平衡,或是40分的陰陽平衡,都會讓人體「感覺舒服」。
而相對應的膽也會漸漸因為這些堵塞而堆積一些雜質,失去空靈的特性。
那青椒便會從膽的本身去「試圖清空」膽內堆積的垃圾,進而讓肝臟可以像是吃了大還丹那樣,再次提高啓動力,然後開始進行身體內部垃圾的疏瀉,最後身上的那些膜也會多少打通堵塞,恢復稍微乾淨的狀態。
所以在小青龍湯裡面,就是把消化的第一關,胃、脾、肺的第一次接觸準備好。也就是前面曾經引述,黃帝內經經脈別論裡面所說的:「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。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。」
而大青龍湯裡面多加的茯苓、百合和辣椒則是起到了接下去的一個敘述:「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。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。」
茯苓之前已經敘述過這味藥材的作用,便是「反覆不斷的抽取然後過濾污水,再將過濾後的淨水順著三焦輸佈出去。」,這其實便可以起到輔助大腸的一個功能—配合著大火,不斷的適量加入水,將糟粕之氣,變化出來,儲藏於身體中。而辣椒呢,則是有加大身體化氣能力的功效,等同「開大瓦斯火」的動作;最後的百合則是做一個「合起來」的動作。
什麼叫做「合起來的動作」?
內經經脈別論二十一有提到:「食氣入胃,散精於肝,淫氣於筋。食氣入胃,濁氣歸心,淫精於脈。脈氣流經,經氣歸於肺,肺朝百脈,輸精於皮毛。毛脈合精,行氣於府。府精神明,留於四藏,氣歸於權衡。權衡以平,氣口成寸,以決死生。」
百合就是在做「毛脈合精,行氣於府」的動作,也就是消化動作的最後一道如鮮奶濃稠的津液萃取,然後準備著把這些津液可以留於臟腑,以等奉心生血。
這道大青龍湯方義其實就是針對體內津液缺乏者而設計。
要知道,如果入胃的食飲有一壺滿,那滿滿一壺東西能萃取出的最後一道津液,不過是塞壺底的一點點。而當中的動作繁複,任何一個關卡卡住,都會讓最後一道津液無法成就,而這樣的無法成就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後果,那就是無法「順利生血」。
當然,津液缺乏導致體內溫度容易上升,進而有各種熱證、無法順利生血又導致記憶力衰退等問題,都是相當然爾。
另外就是,我們要解便,必須要讓津液奉心生血以後,才可以進一步的修補臟腑組織,而等到臟腑組織得到新的養分以後,身體才可能把舊的組織當做廢棄物放出來,成為大便。如果長期的缺乏津液,自然會造成解便困難的狀況,那其實不是解便困難,而是身體根本不敢把「舊組織」放棄(因為你沒有血去生成新組織)。
很多人這時候就去吃瀉藥,只會造成身體被迫把舊組織去除,新組織依然沒有補上,最後身體自然就呈現「空虛」狀態,非常的不好。
而我們的骨頭也很需要鮮奶狀態的最後一道津液,如果津液老是達不到生血的前一個狀態,骨頭相對的也會出問題,這些病症,看起來東拉西扯,不相關連,但是終究歸根於身體內製造津液的步驟出了錯誤。
在中醫裡面有所謂的「異病同治」(不同的病居然吃相同的藥會好)便是源自於一道中醫方劑裡面往往解決的不是「頭痛」、「腳痛」,而是解決「無法生氣」、「無法生津」、「無法生血」之類的大方向。
這也是上天對人厚愛之處。大方向對了,只要不是病入膏肓,小細節略錯,也是會走到最後的健康。這樣的人體設計真的是很有智慧。
真武湯中有麵,看起來可以當成正餐享用。
回覆刪除那麼大、小青龍湯也可當成一般湯品隨正餐飲用嗎?
有無次數限制?
這個是可以當湯品隨正餐飲用,但是任何食物也不是能夠無限制食用。尤其是現在人的體質都很扭曲,偶爾的,分散平均的飲用有益健康,但是一直喝,就算是喝水也會喝出毛病的,對吧。^^
回覆刪除